电动化时代:内燃机和男司机正在“失宠”(2)
Tracy的观点无疑存在事实上的正确,但是从汽车营销层面来看,女性背书其实是在燃油车行业的市场群体不均匀发展导向下,打造产品内涵的一把推手。
我们先从影视营销角度来看,相较于《007》或是《变形金刚》这些“男性化”电影里阿斯顿马丁和雪佛兰等品牌经典的跨界营销,《金刚不坏》抑或《末路狂花》这些女性主题电影,都使用的是与实际上映时间完全不相符的经典款车型,也因此营销嫌疑非常小。
再从电影创作的角度出发,这其实主要是为了用时代里经典性能车大量市场教育后现成的品牌与产品内涵,来辅助电影里硬核女性角色的塑造,更像是出于一个创作契机而非营销契机。
其实从曾经的传统车企营销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汽车市场上靠“物化女性”来取悦男性市场的现象存在。
从经典的各路车展“美女配香车”到奥迪、宝马曾通过广告物化女性遭网友举报,不难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车企们都宁愿冒着被女性用户围攻的风险,来讨好男性消费者。

(宝马二手车广告:你知道你不是第一个)
不难发现,在曾经车企的营销活动里,即便是包含女性这一特定元素,也往往不是把女性作为消费者来切入,就像是车展上越贵的车旁站着越漂亮的女性模特,广告将男女关系隐晦比作男人和车子的关系。
女性出现在燃油车营销中,更多的意义似乎是放在了作为了男性社交价值、主观共鸣等方向上的一把推手,通过借助女性来为男性消费者传播品牌与产品。
这其实不仅是汽车行业的独特现象,就比如化妆品会借助男性营销,但并不会将男性作为消费者进行决策,宏观上泛行业的产品研发与营销,注定是不会服从于小而美的。
也因此,从燃油车“虚晃一枪”的女性营销广告,到福布斯12年的汽车产品男女选择榜单,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定格在了自MINI以来纸片化的简单需求里。
女性市场的需求画像变迁
随着近年来女性车主比例扩大,市场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燃油车时代女性市场的被动性选择,如今正在伴随电气化浪潮悄然生变。
那么车企们想要抓住新一波女性用户红利,无疑需要从改观60年来女性市场单一的代步需求入手,从而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当前,这场多元化之战的第一枪,不少车企都默契地选择了从外观打响。
至于怎么把这第一枪打出水平,打出风采?车企们给出的答案似乎也非常雷同,用三个字来概括,无外乎小、靓、嫩。
从五菱的宏光MINIEV到宝骏KIWIEV,再到长城欧拉的“猫”系列,虽然不少网友吐槽当前市面上的女性车过于在外观下功夫,“就是个装了壳子的电瓶车”,但是在美丽的外表与更美丽的价格面前,唯有掏钱包的手是最诚实的。
天眼查信息显示,新宝骏KIWIEV与母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的媒体印象相关性高度绑定,近期热度高涨。宏光MINIEV销量则频繁霸占各大榜单,女性车主占比接近70%。欧拉在今年1-8月累计销量7.19万辆,同比增长316.1%。

谈擎说AI认为,当前不少车企已经开始向女性市场发力,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行业内不时传来的负面消息同样客观存在,想要让成绩延续下去,当前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营销和产品两个方面。
具体来看,相较于燃油车针对男性用户更侧重于从配置参数等硬实力入手,在当前的汽车女性用户市场上,不少玩家都选择了从软实力入手,这个似乎在短期内更具优势的打法。
但无论是硬实力上的产品还是软实力上的营销,对于很多行业而言,想要迈向成熟往往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平衡。
对于布局女性市场当前车企在营销和产品方面有何经验,我们咨询了某传统车企营销主管王力(化名)。
“唯一的经验吧,可能就是摸着奔驰跟欧拉过河。”王力表示,“大家其实都没有太关注过这个(女性)市场,还是在老思路上线性延伸。我个人认为,新品牌现在主要是挖掘女性用户的增量市场并建立护城河,老品牌则要在这个基础上,在新市场和品牌内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其所言,其实当前的新品牌与老品牌在波士顿矩阵下分别有着两个不同的优质筹码,即宏观行业内,新品牌有高增长率和低市占率的问题产品,有望成为明星产品;老品牌有着低增长率和高市占率的现金牛产品,能够支撑新品牌打造。
文章来源:《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网址: http://www.xxnrjycljs.cn/zonghexinwen/2021/1214/1217.html